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23章 放鞭炮

恋上你看书网

“见过五夫人。”田华这才上前正式行礼,双手奉上一枝短笛,说道,“这是老爷给夫人的密信!”

独孤兰刚才还在发狠,现在就接到卫平的密信,那点怨恨马上烟消云散,难抑激动:“老爷他、他还好吗?他几时回的京城?”

田华慌忙说道:“回五夫人,老爷很好,家里也一切都好,左夫人还为夫人准备了新的住处。”又道:“老爷是九月下旬回的京城,回城之后立刻命人采买食盐六十担,生铁三千斤,白布五百匹,叫小人送来此处。其他事情,夫人看了密信便知!”

既然是密信,自然不能当众拆看。独孤兰好不容易让心情平复下来,笑道:“二叔,田掌柜,你们辛苦了,先去休息休息,晚上给你们接风洗尘!”

早有阿环领着他们下去,独孤兰这才拿起那枝短笛细细观瞧。原来,笛孔都被蜜蜡封住了,将蜡层挑开,一个纸团便掉了出来。

密信中,卫平用了很大篇幅述说了对独孤兰的思念和担心,再次提出希望她回到京城。独孤兰心头一暖,但还是摇了摇头继续看下去,她不可能现在就丢下族人不管。然而,再看下去,独孤兰的眼睛却亮了起来,卫平居然允许她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可以让族人使用双马镫!

从小在马背上长大,又亲身经历过伐吴之战中那场一天奔行数百里的急行军,没有人比独孤兰更明白双马镫的意义,只不过卫平一直不允许她把这个秘密泄露出去。现在有了卫平的首肯,如果她的族人用上双马镫,只要稍加训练,所有人都会立刻变身为最顶尖的骑手,可以做到真正的且骑且射。那时候,在这片敕勒川草原上,他们将罕有敌手。这个消息对独孤兰来说,简直比田华运来的那批物资还要令她开心。

洛阳城郊的跑马场,卫平正在点收刘渊送来的骏马。对于马匹,卫平其实了解并不多,但从奋武营过来的老兵当中却有不少养马的行家,所以具体的事情并不需要他来操心。

忽然,一匹青骢马发出阵阵悲鸣。有经验的老兵上前查看,懊恼地说道:“可惜,这么好的一匹马,废了!”

卫平吃惊道:“怎么回事?”

那老兵拱了拱手,道:“禀将军,这匹马的蹄子裂开了。”

卫平一愣,连声道:“快看看,还有多少匹马的蹄子不对他!”

很快就有了结果,八百匹马,马蹄开裂的只有三匹,但是另有八十多匹马马蹄磨损严重。

这些马都是吴三从匈奴左部带回来的,他自然免不了失察之过,顿时怒道:“刘渊这厮,竟敢坑我!”

卫平摆了摆手,沉声问道:“除了马蹄,其他还有什么问题?”

老兵摇头道:“那倒没有,都是好马。”

卫平沉吟片刻,说道:“这样说来倒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,去叫几个铁匠过来。”

尽管卫平在后世甚至没有骑过马,却不妨碍他知道世界上有马掌这样东西。当然,卫平并不知道怎样去钉马掌,但他可以相信古人的智慧,而且他也只能去相信古人的智慧,别无选择。

回到家中,卫平还在想着马场的事。不管刘渊是有意还是无意,战马这么重要的东西掌握在别人手里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他想要在不久的将来力挽狂澜,这个问题必须解决!

冬妮悄悄走到卫平身后,将双手搭在他肩上,缓慢而有节奏地捏了起来。

卫平轻轻抓了冬妮的手,忽然问道:“妮儿,你说我可不可以办个马场?”

冬妮笑道:“老爷,咱家不是已经有马场了吗?”

卫平摇头道:“那个马场太小,我想养上一万匹马。”

冬妮轻声道:“京城附近恐怕没有这么大的地方。”

卫平也皱起眉来:“是啊,哪里去找那么大地方呢。”

中原社会是个农耕为主的社会,不可能把粮田变成草场,只有选择荒地。而在占田令颁布以后,虽然豪门士族家的土地依然无人敢占,但是并不妨碍百姓们去占据那些荒芜的土地。不要说寸土寸金的洛阳,整个中原土地都变得紧张起来。

冬妮想了想,说道:“除非到江南去。”

卫平哈哈笑道:“好马都在漠北草原上。”

冬妮不服气道:“老爷南征的时候,吴人难道都不会乘马么?”

卫平恍然大悟,拍了拍冬妮的手,道:“妮儿,你提醒的是,老爷我要奖励你!”

确实,东吴最厉害的是水军,但是这并不代表东吴就没有骑兵。而无论魏还是晋,都不可能愚蠢到把战马卖给处于敌对状态的东吴。那东吴的战马又从何而来?他们肯定也有自己的养马之地。这一点,卫平倒是忽视了。

冬妮忽然小声道:“贱妾不敢求老爷赏赐,只求老爷一件事。”

卫平奇道:“何事?”

冬妮低下头,嗫嚅道:“听说器作坊的工匠只要能够胜出,就能脱了奴籍。贱妾的爹娘和兄嫂都是铁匠,还求老爷也给他们一次机会。”

卫平哈哈大笑:“这还不简单,我直接帮他们脱了奴籍便是。”

冬妮慌忙道:“只怕夫人那里……”

卫平返身将冬妮揽住,笑道:“夫人那里,你就不用操心了。你呀,今天晚上只管陪好我就是了。”

冬妮嘤咛一声,将头埋进卫平怀里,心里却满是喜悦。

进入腊月,卫记银楼正式开张,里面售卖的都是各种精美的首饰。

其实在洛阳城中,原本也有不少首饰匠人。不过,自秦汉以来,各种玉器始终是人们最喜欢的饰物,石崇家中几百个姬妾身上就挂满了玉佩。在洛阳城中,手艺高超的玉石匠人不在少数。

当时最好的玉石都来自西域昆仑,而三国鼎立的局面造成江南很难获得上好的玉石。结果这样一来,反倒在东吴造就了许多在金银加工方面颇具造诣的银匠。如今,这些银匠大多呆在卫平的器作坊,再加上卫平采取的激励机制,所有银匠都铆足了劲,使出看家本领,卫记银楼的金银首饰自然是整个洛阳城最为精美的。一经开业,便吸引了满城贵妇的目光,而卫平也赚了个盆满钵溢。

相比于那些焦急等待三月之后销售结果的各类工匠,黄小鱼显然要过得轻松许多。不过,当他出现在卫平面前时,却比所有人都更要激动:“将军,你真是神了!”

卫平放下手中一个长长的竹筒,笑道:“做的还不错,基本是这么个意思,可惜图像是倒的,这一点要想个办法解决。另外,竹筒也可以换成铜制。”

黄小鱼连连点头,却又说道:“此物乃是出自将军的奇思妙想,还请将军赐个名字!”

卫平笑道:“就叫千里镜吧!”

“千里镜?好!好名字!”

“行了。”卫平一摆手,道,“我让你做的两件小玩艺呢?”

黄小鱼赶紧取过两只木盒递了过来,兀自不解道:“墨镜用那几块杂色玉就好,用上好的紫水晶,实在可惜了!”

卫平笑道:“这个就不用你操心了,你还是抓紧时间动动脑子,把千里镜改好吧。”

原来,当初卫平看到打磨精细的绿松石,便产生了制作望远镜的想法。除了单筒望远镜,也就是卫平所说的千里镜,他还让黄小鱼做了另外两样东西,一件是真正意义上的墨镜,还有一件是孩童的玩具万花筒。这几样东西都需要用到镜片,而这个年代还没有玻璃,卫平也不会烧制玻璃,价值不菲的水晶就成了唯一的选择。当然了,万花筒所用水晶十分有限,加工千里镜剩下的边角料就足够了,所以黄小鱼念念不忘的还是墨镜。不过这些对卫平来说,根本算不了什么。

裴慧戴上墨镜,果然感觉不同,不由连声道:“郎君,真比原来那件好呢。”

卫平笑道:“那当然,这才是真正的墨镜,原来那个只能称作眼罩。”

裴慧除下墨镜,沉吟道:“要不,把这个给常山公主送去吧。”

最先,墨镜就是卫平专为常山公主“发明”的,因为墨镜,常山公主也在司马炎面前帮卫平说了不少好话。尽管裴慧并不希望卫平过多地和常山公主来往,但她也知道卫平畜养私兵是件犯非常忌讳的事情,如果和常山公主搞好关系,到时候可以多个帮卫平说话的人。当然了,她更清楚卫平和常山公主来往只是名声受损,并不可能真发生点什么,否则她也不会这样大度。

卫平哈哈笑道:“常山公主戴这个墨镜和以前那件有区别吗?还是你自己留着吧,新年的时候咱们去郊外用得上。”

裴慧这才想起常山公主是个盲人,自己也觉得好笑,便说道:“那妾身就把墨镜留下了。可是,过年的时候,我们去郊外做什么?”

卫平幽幽叹了口气,说道:“放鞭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