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锦绣之所以这么有底气,那是因为方家理亏。
刚刚方老太那话里话外的骄傲真要是传出去了,那才是个笑话了!
人家探花郎的妹妹,就算是不非得嫁入官宦之家吧,可是这县城里诸多的名流豪绅,哪一个不比他方家的儿郎强?
竟然还敢得意洋洋地说出来,也不怕被人耻笑!
连傅家公子都被柳承恩给拒了,方氏心里就没点儿数?
事实上,方氏刚刚也就是急了,所以才乱了章法,等到了用饭的时候,这会儿也就醒过神来了。
就自己那个侄子,还真地是配不上莲姐儿。
女儿现在可是越来越有大家闺秀的样子了,若是嫁过去,难道以后就要在村子里过着整天灶房洗衣的日子?
想想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切,方氏自然是不愿意让女儿也再走一遍的。
况且,现在女儿身边连丫环都有好几个了,怎么可能再嫁到村子里去做农妇?
“阿娘,您尝尝这四喜丸子,看看可还是那个味道?”
方老太每次来,方氏都会让人给她做几道软烂的肉菜。
别说吃了,只是闻着味儿,方老太都觉得高兴。
柳老二面对自己的岳母,自然也是有些拘谨。
柳老二不会说话,性子又实在,每每都能让自己的这个大舅哥给拐到坑里去。
说实话,眼瞅着每回方氏接济娘家人,他都有些不乐意。
可他又没有什么好说的。
柳家现在的规矩,他和方氏每人每月都有二两的月钱,可以自己随便花销。
柳小莲和柳七郎也是二两银子的月钱,若是七郎有什么文会或者是其它的应酬,另外从公中支银子。
可是直到现在,也没见七郎从公中支取过银钱。
他们兄妹两个心里头都有数。
柳家能有现在的好日子,还是多亏了他们有一个好大嫂。
他们是过过苦日子的,所以也就更加地珍惜现在。
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,不能浪费,没必要的事情,也不会铺张。
方氏接济娘家的银子,也是从她自己兜里拿的,所以柳老二和柳小莲也都没有多说什么。
只是,打心底里头看不上方家的作派而已。
早些年的时候,怎么没见他们跟女儿来往地这么密切?
不就是担心再找他们借银子吗?
现在看着四郎有出息了,就想着过来蹭些好处,那能一样?
这是知道了四郎对柳氏族人做的那些,又是给族产,又是给建学堂的,四郎现在可是远近闻名的知恩图报。
方家不就是觉得当初他们也借了铜钱出来,所以就想着四郎不能偏心,也得照顾一下子方家人?
柳老二用过饭,本想着回去了,可是有大舅哥在,而且四郎和七郎都不在,他也不好不招待。
方老太被方氏请进了内院,至于方二爷则是和柳老二在前头说话。
方老太不是第一次进柳家的内院了。
记得有一次过来,在这里住了几天,便一直想要去看看四郎的院子,结果被人挡了好几次。
连个下人都拦她,说那是主人家的院子,她不能去。
当时就把方老太给气坏了。
她可是柳承恩的亲外婆!
竟然敢把自己拦在外头?
当时就想着等以后见了四郎,定要狠狠地收拾一下那些个贱蹄子!
结果没想到,刚进门,就被苏锦绣给使了一个下马威。
方老太心里头不舒坦,可是一时半会儿地又找不到苏锦绣的茬,只能是干巴巴地笑了两声,然后和女儿一起在小亭子里说话。
看到这院子里景致这样好,方老太能不眼馋?
可是再眼馋,这也不是自己家。
外孙虽然出息了,可是听着女儿的意思,这偌大的家业竟都是那个苏锦绣挣来的?
“我们四郎有福气,娶了锦绣进门。若不是她有本事,又旺夫,四郎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地考中了探花。”
方老太自然是不同意这样的说法的。
“女儿呀,你这话可不对了!”
方氏一愣,哪儿不对了?
“这苏氏既然嫁进来了,那就是柳家的人,自然该一心向着柳家的。再说了,她不过一介女子,再能干又如何?难道真地能出门抛头露面的?以前如何也就罢了,可是如今四郎都是官老爷了,那苏氏不得想着点儿四郎的名声?”
方氏心里咯噔一下子,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。
一旁的柳小莲笑道:“阿婆这话可是冤枉了大嫂了。这家业虽然是大嫂挣下来的,可是对外都是堂兄,以及苏家的兄长帮忙撑着。以前大嫂也只是在家里头带人一起做酱,外头的铺面,她可没去过几次。”
方氏想了想,可不嘛。
那店铺是柳承志看着呢,而且销到外地的那些东西,也都是苏大郎帮着给送货或者是收银子的,错不了。
“是呀,莲姐儿说的没错。也是多亏了亲家帮衬,那苏家大郎为了我们家,可是没少跑腿,就连在柳家村盖的房子,也还是多亏了他呢。”
方老太则是轻嗤一声,“你呀,还是太年轻了!你们母女俩,这是都让人给骗了。”
柳小莲皱眉,这话听着就不舒服。
方氏则是没过脑子地问了一句,“阿娘这话从何说起呀?”
“还从何说起!”方老太抬手点了点她的脑门儿,“你呀,可长点儿心吧!你家盖的作坊、房子、学堂,这里里外外得用多少砖瓦?我可是听说了,这些东西都是苏家人帮着联系的,你就没想过,人家这么积极,能什么也不图?”
“啥?”方氏脑子不够用,只觉得没听明白。
柳小莲却是听明白了,心里头一下子钻出一股子气,直冲脑门儿。
怎么阿婆就总爱挑事儿呢?
安安分分过日子不好吗?
苏家现在家大业大的,能看得上这点儿小钱?
这也未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!
“阿婆,您想多了。苏家的条件在这里摆着呢,人家可不差那点儿钱。而且当时还有族长和堂兄们帮忙盯着呢,有帐本在,错不了。我还听说,咱们家在砖瓦上,可是省了二十多两银子呢,这都是冲着苏家的面子才有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