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晚,风驰电掣,乌云幕布,不知道是给敌人防守做准备还是为狄荣的进攻做阻挠。这晚,不算天时地利人和,但有貌似又是天时地利人和。
洛将军整装待发,璃曈随黎栩前来送行,这时的洛将军身披一副铁叶攒成盔甲,腰系一条金兽面束带,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,上笼着一领绯红团花袍,上面垂两条绿绒领带,下穿一支斜皮气跨靴。璃曈看着穿上盔甲的洛将军,不禁想起了自己前不久还在战场杀敌,那种豪情壮志的气势,一点不落于今日的洛将军。
璃曈看的眼神有点恍惚,为自己感到不甘心,恩将仇报的蘅云皇帝把璃曈弄成这副鬼样子,简直就是伤心病狂,自私,不爱才反而得不到的会狠心毁掉,这君王的大气,在他身上简直一点看不出来。
黎栩大概是看出来璃曈的忧愁,用手轻轻地拍着璃曈的肩膀,仿佛是在说,有我在,没关系。
黎栩这个痴情男真的让人无法言语的拒绝,璃曈没有任何的拒绝的理由。
这时,洛将军已经令下属召集所有的士兵,大概有五千人左右,将士们已经在门厅前等候多时,就等将军的一声令下,将士们战斗力十足,对今日的战事很有信心。
天空的雨已经不下了,天气转晴,此时在帐篷的黎栩和璃曈还有洛将军相视而笑,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,现在计划可以如期实施,帐篷外的将士们高声呼喊着,仿佛看到了希望。
老天估计是眷恋用心的人,天气果真转晴。
出发!
五千人马兵分两路,一个正方进攻,一方从敌后方入侵。这计划虽然很冒险,但是绝对的可以借助险而峻的地形获得胜利,抱着必胜的信心,全部人奋勇直上。
土地有点潮湿,马儿跑的并不快,而且根据地形,骏马不能很好的发挥它们的作用,于是,就徒步前进。
太阳初升,大雾尚未消散,沉寂数日的赵军出动了。
中央步军十万,两翼骑兵各是五万,总共二十万红色胡服大军,便如秋色中的枫林,火红火红。
一阵嘹亮劲急的号角,营垒的大军随之出动,漫漫黑色如同遍野松林,看阵势仿佛与敌方大体相同。这是两支实力堪堪抗衡却是风格迥异的大军:且不说洛将军持阔身长剑,敌方将军则弯月战刀,两翼骑兵更是不同。
骤然之间,梁军鼓声号角大作,狄荣国旗在风中猎猎招展。两翼骑兵率先出动,中军兵士则跨着整齐步伐,山岳城墙班向前推进,每跨三步大喊“杀”,竟是从容不迫地隆隆进逼。
与此同时,群均凄厉的牛角号声震山谷,两翼骑兵呼啸迎击,重甲步兵亦是无可阻挡地傲慢阔步,恍如黑色海潮平地席卷而来。
终于两大军排山倒海般相撞了,若隆隆沉雷响彻山谷,又如万顷怒涛扑击群山。长剑与弯刀铿锵飞舞,长矛与投枪呼啸飞掠,密集箭雨如蝗虫过境铺天盖地,沉闷的喊杀与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颤抖!
这是两支战国最为强大的铁军,都曾拥有常胜不败的煌煌战绩,都是有着慷慨赴死的猛士胆识。铁汉碰击,死不旋踵,狰狞的面孔,带血的刀剑,低沉的嚎叫,弥漫的烟尘,整个山原都被这种原始搏杀的惨烈气息所笼罩所湮灭……
敌城,熊烈战火升起的浓烟,滚滚着弥漫了整座城池。那风中猎猎招展的‘狄’字狄荣国旗,已然残破褴褛,似乎顷刻间就会坠落。城楼之上更是死尸伏地,血流不止,却无人向前清理,浓浓的血腥味与汗气味相互夹杂着,充斥在空气中,刺鼻难闻。
战争,却依然持续。
嘹亮的嘶喊惨叫,动人心弦。城下军兵士健硕的身影,如波浪般起伏,他们口中,发出了震动天地的喊声。这种喊声,互相传染,互相激励,消褪了心中许多莫名的恐惧。空中箭矢狂飞,拖着长声的箭雨如蝗虫过境般纷纷划破晴空,只见不断地兵士中箭倒地。那敌军兵刚登上城墙,即刻被数名川兵蜂拥持刃迎上,寡难敌众。
“洛老子,滚下去!”
“……”凄厉的嘶喊,疯狂的杀戮,炽热的烽火,使得两军兵士欲加地愤怒,战争越来激烈。
这次敌城战役,也似乎成了狄军侵入的最艰难之战。
残阳如血,落日的余晖倾洒在了城楼之上。
此时,狄荣国的第二路军队已经就位,就差洛将军的一缕炮烟示意可以进攻敌方粮草,众将士在等候命令。
这招釜底抽薪用的好,秒。
带领烧粮草的将士,眼睛死死地盯着对方粮草,抓准时机,争取一次成功,天渐渐变得昏暗,前方的军队已经把不少敌军都吸引过去了,此时,是烧毁粮草的绝佳机会,机不可失,于是乎,众人潜入敌营后勤部,点燃粮草,因为把守的士兵不多,所以巡视上也不会很仔细。
当粮草烧起来的时候,他们没有发现及时,直到大火熊熊,此时,前方的敌军意识到中计了,赶紧号令退军,但是已经晚了,此时的粮草也烧尽,还有狄军的追赶,士兵们也溃不成军,军心动摇,面临战败已经不远了。如此,不如奋力一搏,拼死也要坚持,等援军。
就这样僵持着,洛将军已经按耐不住,来吧,冲啊。
将士们鼓足士气,刀光剑影,敌方已经死亡过半。
最后,洛将军直接砍下敌方将军的头颅,一刀军旗旗杆成半,红色的军旗倒下,敌方将士没有了首领,没有了军旗,直接投降。
洛将军拿着长刀,高举旗帜,呼叫呐喊,胜利胜利!
……
残阳倒影血流成的河一般的城墙门下,死将成堆,这就是胜利的代价,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到狄荣国,所有人都为胜利而兴奋,此时的官员对璃曈信服了,果真是蘅云过女将,作战方式就是有效。
所有的官员都在胜利后吹捧璃曈,当然她并不看在眼里,她看惯了这种结局。